圣路易时报 微信一瞬间 移民新法

密蘇里歷史博物館 –
陶光業伉儷移民的故事

Stories of Chinese St. Louis: William and Anne Tao

【聖路易時報訊】1940年代後期,一位名叫陶光業的年輕工程師從中國抵達聖路易,前往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攻讀碩士,在接下來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陶光業和夫人郭毓彩女士通過了他們的公司 William Tao & Associates,他們的慈善事業,他們的社區服務,在大聖路易地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中國的北方到美國的聖路易,他們協助塑造了聖路易的人文景觀,創造了現在的聖路易華人社區。

他們被聖路易華人社區尊稱為陶伯伯、陶媽媽,是聖路易華人社區永遠的大家長。

在2021年密蘇里歷史博物館紀念密蘇里州200週年歷史所策劃的一系列節目中,歷史博物館邀請到陶光業伉儷三公子陶克平Peter Tao在該館”聖路易中國人”系列中,和大家線上分享他的父母親一生精彩的故事。

時間: 5月20日(週四)下午六時半
線上鍵結
https://us02web.zoom.us/j/86828118332#success

一生璀璨 典范長存

【聖路易時報訊】聖路易受人景仰、尊稱為社區大家長的陶伯伯(William Tao, 陶光業博士)2019年12月17日去世後,陶媽媽(Anne Tao)也於一個月後,2020年1月21日在田納西州去世,享壽98歲。兩位老人家相繼離開了他們一生奉獻最喜愛的中國、美國和聖路易社區,完成了他們璀璨傳奇的一生,真是不勝唏噓,讓人懷念無限。

陶伯伯在華人社區是位風范長存、人敬人愛的大家長;在學術界是位論文著作、誨人不倦的好老師;在工程界是一位建樹獨具、成功專業的機械工程師。陶伯伯對社區無私奉獻,領導社團,提攜後進,在聖路易書寫了他傳奇的一生。

陶伯伯1917年生於中國北京,1937年進入浙江大學,主修機械工程。二次世界大戰時,陶伯伯服務於雲南昆明,中國政府成立的中國運輸公司,負責當時抗日戰爭急需的緬甸公路軍資運輸。

每當他憶及此段往事,陶伯伯總是激情的表示當時在戰爭中,人、物力缺乏之際,運輸工程車輛補給及軍資運輸方面所作之創新、努力和成果,言語目光中更透露出對國家、民族的真誠熱愛和自豪。

對陶伯伯而言,這是一個中華兒女大時代的開始。

就在昆明,陶伯伯和在天津時就認識的陶媽媽聯繫上了,兩年後,1943年陶伯伯和陶媽媽結婚。 1945年日本投降,陶伯伯受命接管一家橡膠工廠。 1947年陶伯伯決定參加大學畢業生國外留學計劃,出國深造。當時陶媽媽服務於美國海軍司令部。

六個月後,陶伯伯的長公子克強出生。 1949年陶媽媽和大兒子來到美國聖路易和陶伯伯團聚,陶伯伯的兒子Richard(克明)、三兒子Peter(克平)都是聖路易出生。

陶伯伯取得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工程研究獎學金,最後並獲得博士學位。在華大讀書時,他遇到了機械工程系教授Raymond R.Tucker鼓勵他白天擔任研究生助理,晚上再去打工兼差工程工作,Tucker教授後來成為聖路易市市長,1953年到1965年連任三屆,是聖路易史上最有績效又積極進步的市長之一。

1955年,陶伯伯創立了一家工程公司 – 陶光業工程顧問公司 (William Tao & Associates Consulting Engineers)。夫妻鶼鰈情深的陶伯伯常說,陶媽媽是我的秘書,我的財務和我的所有一切。

陶伯伯的公司發展迅速,業績直上,十分成功。 1988年陶伯伯、陶媽媽退休,而將整個公司轉給員工,傳為佳話。

陶伯伯家裡有一張「陶光業工程顧問公司」所有經手在世界各地建造的工程建築圖,堪稱陶氏工程世界。陶伯伯會指著圖上遍布世界各地的百餘各式建築物說明當時建設的故事,他的建設電機工程版圖包括從聖路易著名的Pierre Laclede Tower, 拱門,貝爾大樓,University Club Tower (Clayton)大樓到台北的世貿中心,再到德國的軍事大樓,讓人嘆為觀止。

多年來,陶伯伯一直不停的繼續在華盛頓大學任教,著書,並為照明工程協會發表了許多專業文章。

陶伯伯和同事Richard Janis共同寫了一本實用教科書「建築機械和電氣系統」(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s in Buildings),至今已發行了六版。 IMEP(機械、電氣和和管線)創新資深工程師Zachary Carter曾表示,一年之內至少有好幾次我必須查看這本書,因為在網絡或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答案。他推薦這本書的價值無限。

陶伯伯的三公子陶克平說,他的父親對人、對事都十分真誠慷慨,也願意幫助和提攜後進,從不吝於給予需要的人協助。陶伯伯深信在需要的時候,一句好話,一點建議,一個聯繫,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這是陶伯伯的力量。

很早以前,陶伯伯就和一群朋友,四年內每年捐出九千美元(這是當時的華大工程系學費),就可以幫助一名學生取得華大工程學士學位。陶克平回憶,就是這樣的想法、做法,眾志成城,聚沙成塔,他的父親幫助了很多同學,也使得華大工學院捐款激增,進而使華大其他的院係都接受了這個想法。

1989年,陶伯伯伉儷更在華大成立了陶氏獎學金10萬元,繼續幫助同學們求學上進,追求美國夢。

陶伯伯是1971年華盛頓大學傑出校友,華盛頓大學監事,密蘇里植物園監事,聖路易密蘇里大學Touhill校長委員會委員,聖路易國際機構董事會主席。

陶伯伯是聖路易美華協會創始會員之一,並支持和促成在華府美華協會全國總會的創建。陶伯伯還捐出青少年獎學金基金予聖路易美華協會,每年頒發予社區傑出優秀又有領導力的高中生,行之有年。

當陶伯伯身體還可以時,他都是和陶媽媽一起出席美華協會年會,親自頒發獎學金,讓人感佩,更是對得獎同學莫大的鼓勵。

2017年陶伯伯獲頒美華協會終身成就獎,華大校長Mark Wrighton特頒賀詞,美華協會會長Lucy Burns說,陶光業博士為我們社區樹立了一個極高水平的典範,是我們學習和追尋的目標。

大家都知道,陶伯伯是運動健將。陶克平說,父親的運動可以追溯到他在中國的年青時代。當時,陶伯伯有機會代表中國參加在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當時他是中國跳遠和三級跳的記錄保持人,成績傲人,可惜日本侵華以至參與奧運會被迫取消。

陶伯伯愛打網球,在華大校園網球場旁有一座矗立的紅色「TAO」地標,那時2007年陶伯伯90歲生日,由陶伯伯捐贈的陶氏網球中心(Tao Tennis Center)重建落成,當時華大網球男女校隊全體隊員、華大校長Mark Wrighton率八十餘位教職員、和中美社區各界貴賓集體出席,在這座紅場綠地、嶄新氣派的陶氏網球中心為陶伯伯慶生。

陶家子女們在當晚生日宴中為陶光業博士獻上家庭音樂會演出,並表示陶光業博士是一位成功的工程師、企業家、教育家和發明家,是一位好兄弟、好丈夫、好父親、好祖父,更是聖路易華人社區令人敬仰的大家長,所有在場的人士無不動容。

2018年9月13日,漸漸老去的陶伯伯和陶媽媽決定由聖路易搬到田納西州和長子陶克強家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在聖路易餞行會中,陶伯伯坐著以清楚的嗓音、清晰的英語向大家說「我們即將離開聖路易了,希望大家有空到納什維爾去看我們」,音容歷歷,言猶在耳,哲人其萎,今成永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