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时报 在美生活

亚太裔社群感受寒冬 特朗普新政百日引爆族群生存焦虑

【圣路易时报讯】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开启其第二任期以来已届百日,社会各界对其政策方向及实际成效展开广泛评议。在经济、移民、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策争议日益突出,亚太裔社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不确定性。

美国国会亚太裔议员团(Congressional Asian Pacific American Caucus,CAPAC)主席、纽约众议员孟昭文(Grace Meng)近日公开发表评论,指出特朗普政府在竞选承诺与施政现实之间落差显著,尤其在对亚裔美国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岛民(Asian American, Native Hawaiian, and Pacific Islander,AANHPI)群体的影响上,引发严重担忧。

经济政策争议与冲击

经济方面,特朗普政府推行的145%对华商品关税成为批评焦点,直接冲击了唐人街等社区的小商户,令许多刚从疫情中复苏的亚裔小企业再度陷入困境。孟昭文指出,“小企业主正在深夜核算成本,只为确保明天还能开门。”与此同时,加州等12州已联合起诉联邦政府,认为所谓“对等关税”非法,损害州内经济稳定。

此外,特朗普政府推动为富人减税、削减包括医疗补助(Medicaid)在内的关键社会保障计划,这些政策被批评为加剧贫富差距。据统计,现行医疗补助覆盖约450万亚太裔民众,削减将造成广泛影响。

移民政策升级与法律挑战加剧

在移民政策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多项举措引发法律和社会双重风波:

  • 废除出生公民权: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试图终结“出生即公民”原则,遭多地法院紧急叫停。联邦法官裁定此举违宪,但相关诉讼仍在增加,目前总统百日内已面临211起法律挑战。
  • 拘留与驱逐范围扩大:新政策拟终止50多万移民的合法身份,涵盖古巴、尼加拉瓜等国公民,并强化对签证申请者的背景审查与拘留标准。大量亚裔混合身份家庭面临成员被分离的风险,社区心理压力剧增。
  • 公共服务排他化:联邦层面对移民家庭的服务支持迅速减少,包括教育、住房和医疗翻译等资源。部分州政府更被鼓励配合联邦移民执法,引发“拒绝庇护城市”政策回潮。
  • 庇护制度限制:政府实施“第三国庇护政策”及“快速遣返”程序,使来自亚洲及中南美国家的合法申请者更难获得庇护资格,审查周期缩短,法律援助机会受限。

孟昭文强调,许多亚裔家庭是“混合身份”,其中部分成员为公民、部分为绿卡持有者或无证移民,特朗普的政策正撕裂这些家庭,带来人道与法律的双重危机。

社会情绪与族群关系紧张

特朗普任内种族紧张局势加剧。多项调查显示,53%的亚太裔受访者担心未来几年仇恨犯罪将增加,62%担忧整体社会对移民的敌意升高。与此同时,联邦政府削减翻译与语言服务,对英语能力有限的亚裔移民构成信息获取障碍,进一步边缘化他们的社会参与。

亚太裔社区的应对与政治动员

在政策打压和社会排斥的夹击下,亚太裔社区逐渐走向组织化应对:

  • 政策层面:CAPAC已向最高法院提交法律辩护文件,反对行政权力滥用,并推动限制总统通过行政令绕过国会的法案。
  • 基层反应:从旧金山到纽约,多个亚裔组织开设“法律援助热线”、“移民知情讲座”,协助家庭应对突发拘捕或身份风险。
  • 政治动员:亚太裔团体正在加快选民登记、鼓励参政议政。孟昭文呼吁社区成员“不能旁观,必须发声”。

尽管2024年底曾有37%的亚太裔对特朗普表示支持,至2025年4月该数字已跌至18%。55%的亚太裔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方向根本错误”。

长期影响与制度性风险

学者与政治观察人士警告,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可能对美国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造成长期影响:

  • 三权分立受挑战:总统依赖行政令执政,削弱国会权力,引发宪政危机担忧。
  • 社会撕裂扩大化:从中美博弈到族群标签化,亚裔社群在“外来者”与“模范少数族裔”之间被两头夹击。
  • 全球抗议蔓延:美国本土及欧洲多个城市爆发反特朗普游行,抗议其移民、贸易等政策制造分裂与不公。

展望未来

截至目前,特朗普执政百日的民调支持率徘徊在39%至45%之间,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下疫情以来新低。多位经济学家指出,若贸易政策未能带来预期的产业回流与就业增长,通胀与成本压力将持续恶化。与此同时,亚太裔社区的抗争与组织正在成型,预计将在接下来的国会中期选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圣路易时报独立经营,专注优质新闻,不收订阅费用,持续输出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支持,每月1日为【咖啡赞助打赏日】,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赞助请扫描: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管道或账户接受赞助打赏。如果您所在地区无法微信赞助,您的点赞、评论、转发也是对于我们最大的支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