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时报 在美生活

以伊停火协议脆弱陷信任危机,国会质疑军事决策绕权,最高法院允许强硬移民遣返引爆人道争议

【圣路易时报讯】2025年6月24日 在特朗普政府斡旋下,以色列与伊朗达成了“全面彻底停火”协议,暂时结束了持续12天的激烈冲突。然而,停火协议刚刚生效,双方就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协议,地区局势依然紧张。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在军事决策、移民政策和国际外交方面也面临多重压力和争议。

停火协议分阶段实施,伊朗率先停火,12小时后以色列跟进,24小时后双方全面停火。特朗普总统高调宣布“停火生效”,并称这为中东和平带来“历史性时刻”。以色列称伊朗在停火后仍发射导弹,伊朗则否认并表示只要以色列不攻击,伊方将继续遵守协议。以色列军方宣布“雄狮行动”取得胜利,伊朗总统则强调愿意遵守停火。美国与以色列联手空袭伊朗核设施,特朗普称“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伊朗随后向美军基地发射导弹,未造成人员伤亡。白宫官员认为正是美国军事压力促使伊朗接受停火。以色列全国防空警报解除,机场短暂关闭。国际社会呼吁双方克制,防止局势再度升级。

国会原定于本周举行机密简报会,通报对伊朗核设施空袭的决策细节,但被临时推迟。民主党和部分共和党议员强烈不满,要求白宫全面说明决策过程和后续计划。众议院和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均批评政府“回避法律义务”,强调国会有权监督军事行动,防止美国被卷入新一轮中东战争。

特朗普政府近期加速推进将有犯罪记录的非法移民遣返至第三国的政策,甚至包括战乱中的南苏丹。5月下旬,已有8名来自缅甸、老挝、越南、古巴、墨西哥等国的移民被送上前往南苏丹的飞机。尽管政府官员称这些人均有犯罪记录,但相关法官指出,这一做法违反了联邦法院此前下达的禁令。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将有犯罪记录的移民遣返至南苏丹等第三国,主要原因在于原籍国拒绝接收这些人,而政府又坚持强硬的移民驱逐政策。通过与第三国达成协议,政府试图解决无法遣返的问题,但这一做法因南苏丹等国局势动荡、生活条件恶劣而引发严重的人道和法律争议

美国最高法院6月23日以6比3的投票结果裁定,允许特朗普政府快速将非法移民驱逐至第三国,推翻了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墨菲4月签发的禁令。该禁令原要求政府在遣返前必须给予移民至少10天时间提出安全担忧、15天时间对不利裁定提出异议。最高法院的决定由保守派大法官主导,三名自由派大法官强烈反对,认为此举“严重滥用”法院自由裁量权,将使数千人面临酷刑或死亡风险,批评政府“公然无视法律程序”,试图绕开合法审查将人送往危险之地。

实际操作中,这些被遣返者往往在登机前十几个小时才收到通知,来不及联系律师,也没有机会为自身安全作出申诉。部分移民最终被转运至东非吉布提的美军基地,关押在条件艰苦的临时集装箱中。南苏丹作为全球最贫困、动荡的国家之一,武装冲突频发,被移民律师称为“几乎等于一张死亡通行证”。

最高法院裁决后,法官墨菲仍坚持其禁令“完全有效”,司法部则请求最高法院进一步明确裁决范围。白宫方面则将此视为“国家安全的胜利”,强调总统有权将非法滞留的外国罪犯驱逐出境。但移民维权组织和部分法官警告,该政策将引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和法律争议,政府与司法体系的矛盾日益加剧。

特朗普已抵达荷兰海牙,出席为其量身定制的北约峰会。预计他将施压欧洲盟友增加防务预算,并就中东局势与各国领导人磋商。特朗普政府在中东事务中的强硬斡旋强化了美国主导地位,但高风险策略也引发外界质疑。

特朗普政府当前面临多重考验:以伊停火协议虽被视为外交突破,但执行过程充满变数,双方互信严重不足。国会对军事决策程序高度质疑,移民政策持续引发法律与人道争议。尽管白宫试图展现强硬与主导地位,但国内外压力与分歧正不断加剧,未来局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圣路易时报独立经营,专注优质新闻,不收订阅费用,持续输出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支持,每月1日为【咖啡赞助日】,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赞助请扫描:

如果您所在地区无法微信赞助,您的点赞、评论、转发也是对于我们最大的支持!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管道或账户接受赞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