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时报 在美生活 微信一瞬间

重启旧法,新风暴来临:犯罪率居高不下 圣路易斯市“紧急但不得不为”重启上世纪青少年宵禁条例

【圣路易时报讯】圣路易斯市警察局近日宣布,重新启用一项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的青少年宵禁条例,以应对近年来市中心未成年人参与的暴力与骚乱事件激增的局面。随着暑期来临、市中心夜间人流密集,警方表示该措施意在“预防性干预”,避免更多青少年陷入违法轨道。

这项宵禁条例原于1976年首次通过,旨在限制未成年人在特定时间段于公共场所滞留,以减少青少年犯罪及保护未成年人安全。该条例适用于17岁及以下未成年人,规定其在夜间特定时段(通常为晚上11点至次日清晨5点)不得在无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出现在市政道路、公园、商场及其他公共区域。多年来,该法规并未持续严格执行,但近期青少年相关犯罪数据激增,促使圣路易斯市警方重拾此项“沉睡法规”。

据警方统计,仅在过去一年内,圣路易斯市中心区域共记录约1600起涉及未成年人的夜间违法或暴力事件,涵盖斗殴、入店行窃、公共骚乱、破坏财物、持械威胁等多种行为。尤其是在城市广场、球场周边、公共交通枢纽附近,多次发生大批青少年聚集、追逐、斗殴的混乱场面,引发市民严重不安。例如在2024年夏季,一起近百名青少年夜间在市中心聚集打斗事件导致数人受伤,3人被逮捕,引发广泛媒体关注。警方指出,这些青少年多数在宵禁时段无家长陪同,部分甚至来自邻近郡县,专程“进城寻刺激”。

圣路易斯警方强调,重新执行宵禁条例并非“单纯的逮捕策略”,而是“社区安全干预机制的一部分”。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夜间巡逻警力,设立重点宵禁检查区域;对首次违规的青少年优先发出警告通知,并联系监护人接回;对屡次违规者及放任未成年深夜外出的监护人开具罚单,最高可罚至500美元;与社区学校和教会合作开展暑期青少年项目,鼓励健康活动参与。警方发言人强调:“我们不希望通过惩罚改变孩子的命运,而是希望他们有机会回归正轨。”

该举措在社区中引发了不同反应。部分市中心居民及小商业主表示支持,认为宵禁有助于降低治安风险、改善城市夜间氛围。“我们过去每到周末就提心吊胆,宵禁让我们觉得终于有人管事了。”一位店主表示。然而,也有民权组织和部分家长担忧宵禁可能被过度执法或针对特定族裔群体。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密苏里分会呼吁警方“确保执法公正,避免对黑人青少年产生系统性歧视”。

圣路易斯市政府表示将密切监测宵禁执行情况,并每季度公布执法报告和社区反馈。市长办公室还计划拨款支持青少年夏令营与夜间开放的“安全空间项目”,例如夜间图书馆、社区中心延时开放等,以提供宵禁以外的替代性引导手段。

在圣路易斯市犯罪率居高不下、青少年问题频出的背景下,警方重启数十年前宵禁条例,是一场“紧急但不得不为”的政策试验。这项看似简单的法令,其实际成效与社会接受度,恐怕还需在执法、教育、平等和信任之间不断调整平衡。

根据圣路易斯市警察局(SLMPD)的官方信息,青少年宵禁条例自2024年6月中旬开始恢复执行,适用于市中心区域。该条例规定,未成年人(18岁以下)在周五和周六的午夜至早上5点,以及周日至周四的晚上11点至早上5点,必须在家中或由成年人陪同,禁止在公共场所逗留。警方表示,此举是应对市中心未成年人夜间违法行为激增的紧急措施,旨在提升夜间安全和维护公共秩序。截至2025年7月,宵禁措施仍在持续执行,并将在暑期和周末继续加强执法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宵禁令并非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存在若干例外情况,包括:

  • 未成年人在家门前或邻近人行道上,且未引起警方注意;
  • 未成年人正在从学校、宗教活动或市政府主办的活动中回家,且活动结束后一小时内直接回家;
  • 未成年人在家长或21岁以上授权人的陪同下。

违反宵禁条例的未成年人可能面临罚款、社区服务或其他法律后果。警方强调,宵禁措施旨在保护青少年安全,减少犯罪行为,并非对青少年的惩罚。对于华裔社区,尤其是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建议密切关注当地警方发布的相关信息,确保孩子遵守宵禁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警方已通过新闻发布会、市政公告及各类媒体渠道提前向社区广泛通知宵禁规定,提醒家长和青少年遵守相关要求。自宵禁恢复以来,警方已多次在夜间加强巡逻,并对违反宵禁的未成年人和监护人采取了警告或罚款等措施,力求通过“预防性干预”保障青少年安全,维护市区夜间治安。

圣路易时报独立经营,专注优质新闻,不收订阅费用,持续输出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支持,感谢您的鼓励赞助请扫描:


如果您所在地区无法微信赞助,您的点赞、评论、转发也是对于我们最大的支持!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管道或账户接受赞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