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时报 在美生活

圣路易斯移民人口下滑之际 圣路易斯华裔社区以文化与历史续写存在

【圣路易时报讯】圣路易斯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圣路易斯都会区外来出生人口在 2024 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引发地方政府与社区组织的高度关注。美国社区调查显示,圣路易斯都会区外来出生人口为 156,362 人,比 2023 年下降 3,348 人,跌幅 约 2.1%。这一降幅在美国五十个主要都会区中居于首位。与此同时,都会区总体人口虽微增(约 0.5%),但尚未回到 2020 年的水平。学者认为,这预示着人口增长动能和结构正经历重大转折。

新任市长卡拉·斯宾塞(Cara Spencer)于 2025 年 4 月 15 日就任,是圣路易斯市第 48 任市长。自上任以来,她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将改善城市服务、遏制经济与人口下滑趋势,并呼吁政府各部门打破部门间隔阂,加强合作。她强调,“我们必须改变轨迹”,并将提高教育质量、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作为优先任务。

在此之前,前任市长蒂莎拉·琼斯(Tishaura Jones)在任期间推动了“新美国人办公室”(Office of New Americans)的设立,以帮助移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更好地融入当地服务体系。该办公室的职责包括:协助新来者了解语言、法律与商业规章制度;协作非营利机构提供教育与托育资源;以及简化市政、社会服务的对接程序。社区与学界普遍认为这一举措虽具积极意义,但在规模与资源上仍显不足以完全抵消人口流失所带来的压力。

圣路易斯社区组织与移民服务机构正在调整策略。长期致力于移民安置的圣路易斯国际机构(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 Louis)加大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尝试在落户流程中减少摩擦,提升就业匹配速度,并加强托育及教育资源对移民家庭的支持。此外,圣路易斯马赛克项目(St. Louis Mosaic Project)与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对未来人口走势进行监测,建议把“留住”作为与“吸引同等重要”的目标。他们认为,如果新来移民或新生代家庭感受不到教育与公共服务体系的改善,就可能在数年内流失。

近期(2025年5月),圣路易斯市议会一致通过,将市中心一段 8th Street 改名为 “安良路” “On Leong Way”,以纪念1869年至1966年间存在的圣路易斯华埠及其历史。改名灵感源于历史上的安良工商会(On Leong Chinese Merchants Association),该会曾为早期华人工人和商户提供支持。此举与 Valhalla 华人公墓百年纪念活动同步举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彰显了城市对华人历史贡献的认可。

此外,华人社团与志愿者团队,如圣路易斯亚裔高中生组织AACS华人历史项目、Chinese Collecting Initiative 与 Very Asian Foundation,正开展“再造华埠”的历史整理计划,收集并公开旧报纸、地图与墓地记录,以帮助公众了解圣路易斯早期华人社区的存在与贡献。这些举措不仅具有纪念意义,也在重建族裔群体与城市之间的历史连接。

在经济层面,部分华裔移民在餐饮、医疗及高科技创业领域贡献显著。他们不仅满足了本地居民的需求,也推动了圣路易斯的服务多样化和创新发展。

专家指出,如果不能有效应对移民人口流失,圣路易斯可能在未来面临劳动力短缺与经济增长乏力的挑战。然而,从街道更名到历史整理、从心理健康到文化节庆,移民群体尤其是华人社区,正通过实际行动与社会参与展现其持续影响力,成为推动城市活力的重要引擎。

专家分析称,降幅原因可能包括:移民流入与留住之间的环节不完整(例如到达后资源支持不足)、联邦与州政策以及资金的波动、房价或生活成本压力,以及自然出生率低于替代水平等结构性因素。要真正扭转趋势,仅依赖移民人数增加是不够的,还需加强基础公共设施、教育系统、社区安全与生活便利性的建设。

总之,圣路易斯正处于一个关键人口变革期,地方政府与民间力量已认识到“引进新移民”与“留住已在此定居者(尤其是家庭和有子女者)”两条战线必须并重。斯宾塞政府的政策方向是否能在未来两年内带来明显改善,关系到都市区的人口规模、经济活力与社会结构能否重新焕发。

圣路易时报独立经营,专注优质新闻,不收订阅费用,持续输出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支持,感谢您的鼓励赞助请扫描:


如果您所在地区无法微信赞助,您的点赞、评论、转发也是对于我们最大的支持!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管道或账户接受赞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