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路易时报讯】3月19日(周三)清晨,圣路易斯地区的通勤者遭遇罕见“灰色天空”——尽管空气质量监测器显示污染指数未达警戒线,但高空沙尘团降低了能见度,形成雾霾般的视觉效果。气象学家揭示,这种现象源于10,000英尺高空的沙尘系统,其影响力堪比自然灾害。
研究显示,圣路易斯地区的细颗粒物(PM2.5)中约38%为区域性输送污染物,主要来自美国西南部沙尘暴或西部野火烟雾。PM2.5(细颗粒物)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微小颗粒,相当于人类头发粗细的1/20。这些颗粒因其极小的体积,能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
PM2.5是雾霾的主要成分,降低空气透明度,影响交通安全。更重要的是,其悬浮时间长,能跨区域传播,形成区域性污染。例如,美国西部沙尘暴的颗粒物可通过高空气流传至中部平原。

国家气象局的自动化系统最初将高空沙尘误判为云层。据气象学家分析,周二凌晨3点左右,密苏里州西南部上空的沙尘团开始向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方向移动,高峰时段抵达圣路易斯。该团体高度达10,000英尺,浓度异常,显示出系统的“井然有序与强大”特征。
此次沙尘暴并非孤立事件。周五晚间的龙卷风将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沙尘卷入大风系统,形成“洗衣机式”翻滚循环。这种气候模式与3月6-7日的“脏雨”事件高度相似——当时,德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极端干旱引发沙尘暴,埃尔帕索和拉斯克鲁塞斯高速公路关闭,沙尘与降雨系统混合后降落至圣路易斯,形成灰色降水。
世界气象组织(WMO)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亿吨灰尘进入大气层,其中人类活动如土地管理不善加剧沙尘暴频率。圣路易斯的沙尘问题凸显了区域性输送污染的特点——高空气流将数千公里外的沙尘带至中部平原,形成“看不见的危险”。
尽管PM2.5浓度未触及警戒线,但高空沙尘仍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气象学家提醒,敏感人群应注意防护,尤其在沙尘与降雨混合时,需警惕“脏雨”带来的颗粒物沉积。交通方面,能见度下降可能影响早晨通勤,驾驶者需注意安全间距。污染高峰期佩戴N95口罩,减少户外活动。
气象部门预计,若沙尘系统再次卷土重来,圣路易斯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空气质量波动。公众可通过AirNow (https://www.airnow.gov/) 平台实时追踪空气质量指数,规划户外活动。
*****************************
圣路易时报独立经营,专注优质新闻,不收订阅费用,持续输出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支持,每月1日为【咖啡赞助打赏日】,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赞助请扫描: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管道或账户接受赞助打赏。如果您所在地区无法微信赞助,您的点赞、评论、转发也是对于我们最大的支持! 谢谢